时间:2022-11-29 09:55:16 | 浏览:26
北京时间8月28日凌晨的海航HU7957晚点半小时起飞却提前半小时落地特拉维夫,一个曾经那么笃定的无神论者,一个十年前拿起圣经翻了几页就再看不下去的孩纸,却仿佛被一股力量所牵引,三年前开始心向往之,终于稀里糊涂的踏上了这一片属于神的土地。12天的行程,一半是海水,一半是沙漠;一半是现代,一半是历史;一切的一切,却离不开两个字:宗教。在这三教合一的圣地,边走边看边学,意义非凡。所以回来后老头儿对我此行的总结就是:你这一趟就是学习去了。嗯是的,说的很中肯。回来一个月了,迟迟不敢动笔写游记也是因为此,总担心写出来一笔流水账那就太对不起这趟难忘的旅行了。用某团友的话讲,“去了耶路撒冷之后,总觉得生无可恋了”。嗯,就是这样震撼心灵的一片圣土,待我努力婉婉道来,结合着各方资料和所见所闻~~
- 手机卡:行前淘宝,专做以色列电话卡的好像只有一家,其它是有不少高销量卖家但都是用欧洲电话卡到以色列漫游,不能开热点,于是我们从这家(有需要的私信)买了5G 流量电话卡,258元,落地插卡稍作设置即可使用,全程供三台手机分享热点正常,接打当地电话没问题,期间流量遇到点小问题卖家及时且热心的帮忙解决了,我们很是感动。
- 衣:攻略说5-9月是最佳旅游季节,不下雨也不很热,于是我们一把伞都木有带,也的确木有见到一滴雨。北部城市最高温30度左右,南部红海边近40度,但是因为旱季所以没有热的很难受。女生尽量多些长打扮,毕竟一半的行程都要进入各种宗教场所,裙子裤子要过膝,脖子肩膀别露多,包里装条薄披肩,必要时候裹起来。
- 食:所谓的以色列菜系、地中海菜系,其实周边这几个国家吃的都差不多,沙拉基本都是西红柿黄瓜互相拌,主食基本都是pita(你就把他当成新疆的馕就好),主菜基本都是牛羊鸡,鹰嘴豆泥 (hummus) must try。如果你实在怀揣一个中国胃,那就多带点泡面榨菜吧,以色列全国的中餐厅数量应该是四只手够数的了。
- 喝:这个要单独说一说哈哈,因为行前我们还担心穆斯林的缘故会不会在以色列都买不到酒,来了才发现是多虑了。以色列本土的国酒应该就是Gold Star啤酒了,落地机场就看到满满一面墙都是酒瓶子,挺好喝哒~然后戈兰高地更是盛产葡萄酒,于是我们还专门去了趟 Golan Heights Winery 买酒,怀中有酒旅途不愁就是这个意思。
- 住:此行全程airbnb(嗯,其实我们这次是去考察以色列的airbnb滴~ 你信么)。少了酒店的服务和早餐,多了对当地社区的体验,多了家的感觉。
- 行:以色列很小很小,和巴勒斯坦多年争夺后现在的国土面积可能也就比北京大点有限,于是我们此行选择自驾。当然首先要感谢我们的老司机一个人上山下海的开了12天的车。自驾使我们时间灵活毋庸置疑,还能去到不少公共交通无法前往的地方,比如戈兰高地。行前看攻略说以色列人开车猛经常不守规矩,然而切身感受并非如此,比如汽车一定会让行人,比如右转一定会让直行,关键人家是真的停下来让你先过,而不是边减速边跟你挤。然后说说这村儿的停车吧,路边便道蓝线能停红线不能停,有些挂了P的是要自己去咪表上缴费的,想侥幸的话,真会被开罚单的。我们不幸在死海被抄牌了,这个真是委屈,那个停车场的P挂的太不明显了嘛,100谢,银行和邮局都可以交罚款。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村儿的加油站如果是用信用卡结账都统一先刷200谢,再根据你实际加的钱数把余额退回,一开始不知道这规矩结果有次在个小村庄加油才加了9块钱发现扣掉200谢时直想问候加油站的祖宗。。
- 电:以色列的插座多是两个圆孔,使用德标转换插头就好。
- 钱:以色列货币谢克尔 (Shekel/NIS),符号长成这样₪很有意思,国内无法兑换,需要带美元过去。但是表忘了以色列可是发达国家,信用卡在这里是非常好使滴,于是我们身无分谢(克尔)的撑了三天才因为要交停车费而不得不换钱。
- 安息日 (Sabbath):犹太人的周末是周五和周六,而周五太阳落山至周六太阳落山的24小时称为安息日,所有犹太人经营的公共设施都闭门歇业,以色列可谓全国空城,偶有阿拉伯人开的餐厅和出租车。安排行程时需要将这一天考虑进去。
- 行程:我们的路线是从特拉维夫出发先北上再南下的顺时针一圈 (Tel Aviv - Caesarea - Haifa - Akko - Nazareth - Tiberias - Capernaum - Golan - Ein Bokek - Masada - Eilat - Ramon Crater - Jerusalem - Bethlehem - Tel Aviv)。安息日的缘故,来来回回改了十几版才定下这个路线实在是难为我们的司机师傅了
- 费用:12天行程人均18000软妹币含北京往返机票和以色列境内吃住行
- 本文所用照片均为索尼奶昔或 iPhone 6 拍摄,奶昔有两部,一部设置的4:3 一部16:9,手机上有的直接用自带相机有的用 Instagram 拍的,所以会宽窄横竖长的方的什么尺寸都有,大家将就看哈~~
特拉维夫机场取车,KIA Sportage,陪了我们12天让我对KIA的好感倍增。租车公司取车点的小幽默带给旅客的应该不只是一笑而过,还有快乐旅程的开启。
驱车穿越特拉维夫市区,感受这个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都市。此处插播一条常识普及:以色列虽地处中东但乃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啊!强调这点是因为我们回来后曾被人满面担忧滴问道:那里是不是条件特别艰苦啊?对于此类问题,实在无言以对。那么以色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请随半点儿的镜头一起来。。。 特拉维夫于以色列就好像上海之于中国,现代、活力、斑斓、也是个靠海的城市。而耶路撒冷于以色列就好像北京之于中国,首都、古朴、历史、沉重。出了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稀里糊涂就开到了Jaffa Port (雅法港),周日的清晨,这里很安静。走到一处制高点,地中海终于在眼前展开画卷,不知名的小教堂顶上涂着Tiffany blue,身后一位胡子大叔弹着吉他,真想静静地坐着,听着,望着,美好着~~ 继续信步逛到一个小广场,进行了我们在以色列的第一次消费,咖啡很普通,火机上面是以色列国旗,那个图案是六芒星又称大卫星,是犹太教的标志。
咖啡醒脑后启程去往我们的第一个真正的景点,凯撒利亚国家公园。据记载这里曾经是一座繁荣的港口城市,两千多年前由罗马帝国时期的希律王兴建,历时十二年,极尽奢华。后城内的犹太人不满罗马人的统治,进行反抗,致使两万多名犹太居民被屠杀,引起了犹太战争。凯撒利亚在历史上还曾经历过阿拉伯人和十字军的占领统治。几经战乱的凯撒利亚古城于十三世纪湮灭在历史的尘嚣,直至十九世纪的考古工作慢慢拂去她身上的尘土。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是遗迹,是断壁残垣,却看不到真正的历史,哪怕那竞技场、跑马场、圆形剧场、基督教堂的轮廓清晰可见,却找不到那种真实的画面感。我问小伙伴,这种遗迹的残缺美,什么人才能真正欣赏到呢?这感觉就好像我认识每一个英文单词但就是看不懂全句的意思。答曰:脑洞大的。。。好吧,怪我脑洞不够大。历史长河中的一粒细沙如我,只好漫步在地中海边的黄土,欣赏地中海的色彩,这一片海水也的确是12天旅程当中所见到最美最梦幻的地中海蓝。正午烈日下走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古城遗址走一圈,由此也可见当年的规模宏伟。
吹吹海风,吃点薯条,喝点冰啤,驱车奔海法(“法海”和这里真没啥关系),今晚住这里。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北部的港口重镇,更是全世界巴哈伊教徒的圣地。先简单介绍一下巴哈伊,也称大同教(歌手方大同的父母就是巴哈伊教徒,这也是方大同的名字由来),这是一个小众宗教信仰,全世界只有八座教堂,而海法的巴哈伊空中花园则是最大最著名的一座,巴哈伊先驱巴孛 (Bab) 葬于此处。巴哈伊教主张世界大同,上帝唯一,宗教同源,男女平等,等等。巴哈伊空中花园是真正的依山傍海,分上中下三部分,互不相通,巴孛陵寝在中间层,就是那个大金顶啦,可惜我们到的这段期间这一层在维护不对外开放。花园五点关门,于是我们这天只在最下层的外围花园转了转,花花草草修葺整齐,拾级而上看看海。巴哈伊花园的正门前就是海法的另一个亮点了:德国殖民区。沿途走来一栋栋红顶小房子现在已经是餐饮酒吧一条街,如果你去过青岛的八大关、天津的五大道,就可以想象一下海法的德国殖民区了。
以色列初印象:特拉维夫现代,巴哈伊漂亮,地中海最美
以色列的第一晚,睡得一般般,早早被照醒。在这十来天我们发现以色列人的两个特点:1不挂窗帘,2不用吹风机。这真是一个神奇的民族。。。昨天回家路上发现一个干净整洁的咖啡厅,店名是纯希伯来文我们瞬间变文盲,我便进去问,店员说“我们叫Aroma and we are the biggest chain restaurant in Israel.” 然后事实证明,真的每一座城市的随意一个转角就能遇到黑红标志的Aroma,于是她成就了我们十天的早餐, 并成为了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希伯来词。
今天早晨继续昨天未进行完的巴哈伊空中花园上半部。其实这里每天中午12点是有英文解说的,可以进到陵寝内部,但是这段时间维护的缘故即使解说团也进不去,我们也就放弃了正午烈日的英文解说自己逛园子了。海法是个依山而建的城市,那座山叫 Mount Carmel,也正是巴哈伊空中花园所依靠的山。盘山而上来到 Yefe Nof 街上的入口,这里有个观景台,可以欣赏巴哈伊以及海法港口全景。
再下到半山腰在 Hatzionut Avenue 的入口,金顶的 Shrine of the Báb 就在这里了,而此行我们也就只能在这个距离欣赏它了。三层都走过后感觉其实从山下的德国殖民区最能感受到巴哈伊的陡峭,远远望去真的仿佛一座“空中花园”。
距离海法半小时车程有个叫阿卡(Akko/Acre) 的小城,有五千多年历史了,是以色列最早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迹。对于阿卡,我们没有做什么功课,就仗着鼻子底下一张嘴——走哪问哪,也由此遇到了热情的人和有趣的事。
阿卡古城的主要景点是贾扎尔清真寺、十字军城堡、土耳其浴室、圣殿骑士团隧道。清真寺我们没能进去因为赶上穆斯林的礼拜时间。晃悠到某景点入口要查门票,见路人甲(一个白人游客)手持地图和门票便询问在哪买票,路人甲很认真滴在图上指点了方位后还很大方滴把地图送给了我们,我们便手捧着这宝贵的“古城地图”去找售票点了。
在老城的小巷中溜溜达达,感受着古建筑传递的肃穆和历史感,门窗涂成了蓝绿色,现在想想阿卡真是我们在以色列遇到的阿拉伯风情最为浓郁的城市,和巴勒斯坦的颜色是那样的相似。走着走着竟到了海边出了古城,我们却还没找到售票点!突然看到路人乙(一个本地大叔),赶快把地图递过去问路,大叔英语不好与我们沟通有点费劲,但拿着地图非常认真的研究方位,那“古城地图”在他手里一会儿左转180度一会儿右转180度,大叔似乎迷茫了,估计内心在想,这是我居住了多年的古城么?为什么我看不懂这图?而我们也迷茫了,小声嘀咕着大叔不太靠谱啊,自己的地盘都搞不清。我们欲拿回地图继续走吧大叔还执着地想帮助我们。一通互相“折磨”后我们终于告别了古城大叔继续找路。
海边高墙的一幕突然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这边的小孩都流行玩海跳的。
又耗时许久才终于买到古城联票。买票时突然冒出个路人丙(一个犹太大叔)用流利的中文问我,你是哪里的?
答:我是中国的。(现在想想我当时也是被他吓懵圈了才会如此回答,人家难道用中文问韩国人么)
问:我知道,我是说你是中国哪里的?
答:北京哒
问:哦北京啊!我太太也是北京人,我们是朝阳区的。你们来旅游吗还是在这里上学?(话说我还有学生look么。。害羞脸)Hi XXXX,快过来,他们是北京来的,blah blah blah…
鹅,,,原来这是一个娶了北京媳妇的犹太大叔,育有二子,住在耶路撒冷,来Akko旅游滴。
这曲折的买票经历,更多的感受,是风土人情,以色列大叔们太热情太健谈了!
十字军城堡好大好大,顾名思义这是十字军东征时修建。先来到了医院骑士团的城堡(The Hospitaller Fortress),多数功能区都在地下。跟随着电子导览走入这座地下迷宫,了解当时的工业,探索十字军的秘密,一千年前的洗手间、旅馆、监狱、哨卡、食堂,任你触摸,感受历史。穿过一人高的隧道,重回地面在开阔的演练场,一对新人在拍婚纱照,仿佛我们刚刚穿过的是时光隧道。其实城堡本不在地下,只是后来的阿拉伯占领者直接将城市盖在了城堡上面。参观完城堡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一直奉为宝典的“古城地图”其实是这城堡的地图!难怪古城里那位大叔横看竖看都找不到北呢哈哈~~这个段子让我们后来屡次想起屡次爆笑屡试不爽。。。
继续把联票上的景点走完。土耳其浴室已经配备了先进的多媒体设施,通过现代的声光影讲古代的故事。而圣殿骑士团的地下隧道(Templars’ Tunnel) 则不同于医院骑士团的,这里很宽、墙面很光滑,甚至让人怀疑这是一个用于防御的地下隧道。350米长的隧道走到尽头竟直接通向大海,从地下隧道到海天一线,从黑暗到光明,从躲藏到自由。
港口边的一个场景让我恍惚到底是在以色列还是在北非,因为像极了电影里的北非,像极了心心念的摩洛哥。
攻略上都说Akko是个欣赏日落的绝佳地点,然而天公不作美,阴、多云,我们却也执着地在海边坐到了太阳落山,小盆友归家,我们也该去觅食了。
在餐厅门口找停车位时突然一个大叔过来召唤,“十块钱随便停啊”,就是这个意思你们自己脑补一下吧。在天朝混迹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个假的“停车管理员”,我于是摇下车窗冲着大叔喊了句“No Money”,来了两天的我们也确实根本没换钱。大叔悻悻地走开了,我们窃喜,居然在以色列吓跑了乱收费的。
这一天啊,尽和大叔们打交道了。。。
从今天开始,一大波宗教场所正在向我们靠近。于是我们的宗教小课堂开课了,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过我是那个被上课的。
所以今天我们来到了一座叫拿撒勒的小城,然而她的名气可不小。《圣经》里说大天使加百列是到这里来告诉圣母玛利亚她即将受孕于圣灵而生下圣子耶稣,后人即在玛利亚故居上建起了一座天使报喜堂 (Basilica of the Annunciation)。而耶稣成长于此,因此很多人会称其为拿撒勒的耶稣。拿撒勒因此成为世界各地基督徒心中的圣迹之一。
这座教堂的英文用的是 Basilica 这个词,这在基督教堂当中是最高级别的了,通常是大主教或者有特殊事件发生的地点。不知是否因为这个,这座教堂不同于我去过的其它基督教堂,迎面第一眼所见不是教堂本身,而是一面巨大的扇形墙体,上面雕刻有圣经人物,仿佛一面巨大的屏风将教堂保护在内,如将信仰保护于心。
右手边的长廊上挂满了世界各国赠送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圣母圣子图,多为马赛克工艺,精美、精良。不过我们宝岛台湾赠送的这幅,鹅,我就不comment了。
在教堂门口遇到一队台湾旅游团,在一名棕色大袍神职人员的带领下低声做礼拜,我们也不由得被这氛围感染。不过几天后在耶路撒冷的清真寺内我们再次与这个团偶遇,却看到牧师欢快的跑前跑后好像一个顽童,大概因为那里只是穆斯林的圣地吧。不由感慨信仰对人的影响是有多大啊~~
教堂内部非常宽阔,想象一下我们上学时跑800米的操场,应该差不多大小。低处有个被围起来的岩洞,便是真正天使报喜的地方了。
随着旅游团的路线在教堂一侧拾阶而上,盘旋的墙面上却是一扇扇精美的彩窗。
原来二楼是神坛所在,又是一个大大大大厅。我们正好赶上一场宗教仪式在进行,听不懂,也看不懂,只远远感受一下此刻的安静与平和吧。
教堂的穹顶是非常漂亮的,一圈彩窗之上,一个花型的白色穹顶,细看你会发现那排列的是一个个字母M,象征圣母玛利亚。
出得这个厅,旁边便是约瑟夫教堂了。约瑟夫是玛利亚的老公,但是涅,他却不是耶稣的生父。所以当年当他得知玛利亚已有身孕时本是准备悄悄休了她的,直至大天使加百列前来告诉他们这个神圣的喜讯。这便是约瑟夫教堂的内部了,比起圣母的规模是小了一些,但是整体洁白的墙面和石柱喻意的是毋庸置疑的神圣。教堂地下是以前他们的家,约瑟夫是个木匠,想想这平民老百姓摇身一变就成了圣人的养父,神奇啊~
从圣母家出来,沿着石板路缓缓走下坡,伴着教堂内传来的乐声,那一刻觉得生活真美好。而我不知道的是前方还有更美好的事在等着我们。
以色列虽身处沙漠却创造了农业奇迹,石榴便是这边的特产之一,特大特红特甜,于是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鲜榨石榴汁和其它果汁。不管是固定商铺还是流动小推车,一样的把水果按颜色整齐摆放,一样的大力原始榨汁设备。我们在教堂门口也买了杯纯的石榴汁来尝尝,也有了和石榴小哥之间的温暖小故事。
我们的团友S在果汁摊前冒烟儿,一个流浪汉样的当地人经过非向S讨要手里剩的半根烟,S只好哭笑不得的给了他。而这一幕被石榴小哥看到,在我们临走时执意从自己的烟盒里抽出一根要替那个流浪汉还给S。当时的感觉就是,这是人世间最美好品德的最自然流露:单纯、善良。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了陈绮贞那首《旅行的意义》。每个人旅行的意义都不尽相同,而我最喜欢看的是每一次旅行途中那一张张陌生而单纯的笑脸,从朝九晚五的两点一线暂时逃离,在一次次未知的旅途经历中感受人性的善良,在脚步匆匆的旅途中让心慢下来,去感受平凡小人物身上所闪耀的人性的光辉。比如这位可爱的石榴小哥
再比如今早在Aroma早餐时偷拍的灿烂兵妹
拿撒勒也是一座小山城,这么多年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这种上坡下坡的小巷子,不知道是不是每一个在平原长大的孩子都和我一样有这么一种山城情结。顺着小路穿过一个阿拉伯市场,稀里糊涂到了一座小清真寺门口。看门的老爷爷让我们把头包上后,竟然让我们进去了!这好像是我们在以色列唯一一家进到内部的清真寺,不过可惜它太小了,礼拜堂也是朴实无华,和攻略里见得那些大清真寺内部相比较的话,就好像一个是天坛公园一个是街心花园。当地老大爷三三两两的扎堆靠在墙上,侧目看着我们这几张外族面孔,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祷告,还是只是休息着。
小巷中遇到的此景甚是感慨:一个犹太人占多数人口比例的国家,基督教堂前穆斯林信众在安然的生活
沿着小巷继续向上,来到了东正教修建的天使报喜教堂。教堂最里边有个泉眼,据说是当年圣母玛利亚打水的井。教堂本身非常的小,虽然内部装饰极其的金碧辉煌,但我却怎么都喜欢不起来。首先这座教堂的门开在了侧面,正对神坛的最后方好像有个门但是被长椅堵住了,这让我觉得怪怪的,教堂内虽吊灯闪闪却觉得整体氛围很压抑。希望我这事儿妈的评论不会被主听到来惩罚我。。。
这就是拿撒勒,这就是耶稣的故乡,这也是半点儿这趟宗教游学的开端。
半小时后我们到了提比利亚,见到了加利利海。这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有着湖水的平静,却有着海水的颜色。加利利地区是耶稣显现神迹最多的地方,比如加利利湖,据说耶稣是可以在这水面上行走的。
沿着湖边走了几步看到一座小教堂,推门而入,两只喵在犀利地看着我们,他们会不会在审视你的内心,虔诚者可入,不虔诚者挠之。好吧我脑洞又开大了~ 教堂虽小却非常干净整洁,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仿佛那圣光在照耀。真是太喜欢这座小教堂了。
这一天,四座基督教堂一个清真寺,我脑袋有点疼。。。终于在提比利亚找到一个大超市,让我们把宗教课先放一放,过一会儿世俗的生活吧,新鲜瓜果买起来。一眼看到下图这红黄绿渐变色的水果,我兴奋地跟小伙伴说我挑几个咱们回去吃吧,然后就拿起这个放下那个的挑啊挑,突然觉到手掌怎么一下下的刺痛。这货居然是仙人掌啊!所以我的手上扎满了肉眼都很难看到的小刺,只能靠摸到哪里疼再去找。如果有小编在场估计可以出个新闻了:提比利亚超市一中国女游客不慎被仙人掌刺到正在对着灯光拔刺。看到这里你们想笑么?我可是哭笑不得,那是十指连心的疼啊。只能怪自己没文化真可怕啊。。。可是问题来了,当地人怎么买这水果?怎么吃?难道戴着超厚塑胶手套吗?
饱餐一顿压压惊,回到我们租的湖景小别墅,大大的阳台上聊着天南海北有的没的,加利利湖漆黑静谧,湖对面便是曾经战火纷飞的戈兰高地。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你知道怎么发私信么?我刚找了没找到。只是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受益驴友,但不想留下做广告的嫌疑呵呵
哈哈好腻害
俄乌冲突还在持续,波兰开始要求乌克兰赔礼道歉,美国方面要求乌克兰接受和平谈判,可以说局势有了明显变化。俄乌冲突进入到了谁都不想退让,谁都非常难受的阶段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除了美英之外,在支持乌克兰问题上的态度都开始出现改变了。欧洲甚至
世界上有这个一个国家,它是以犹太人为主体建立的国家,在中东那块贫瘠的土地上,历经艰辛,硬是在中东四周环敌的环境下站稳了脚跟。而且在世界各个领域都有着不俗的表现,它为何这么拽?以色列国旗全世界共有197个国家,这其中发达国家数量31个,接近2
摩萨德是以色列的情报机构。它虽然成立的时间不长,但在不要脸这方面它可不输英美俄等前辈。尤其是在“偷”上面,摩萨德简直把它发挥到了极致。在上世纪60年代,以色列周围的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纷纷装备了最先进的米格21战斗机。自从米格21被推出之后
以色列是全球最早研发出针对火箭弹的拦截系统的国家,大名鼎鼎的“铁穹”就是一款颇为成功的作品,其被大量部署在以色列边境地带,守卫着这个国家的安全。不过,以色列人对“铁穹”的使用并不仅局限于陆地,还发展出了舰载版。据参考消息报道,以色列海军在“
大家都知道啊,俄乌战争爆发以来呀,北约大部分国家都在美国的怂恿下,多多少少基本上都向乌克兰提供了军事援助。以色列呢,也是北约国家。但是呢,俄乌冲突以来。以色列一直没有给乌克兰提供真正的军事援助。即使美国不断施压。以色列呢?也没有真正地向乌克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世界警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打抱不平”,每次当有主权国家受到侵犯的时候,美国总是会站出来为其说话,但是也是有个前提,那就是典型的“帮亲不帮理”。现在这一幕又出现了。现在国际社会主要的焦点还是集中在俄乌冲突上,但是作为“
(观察者网讯)2022卡塔尔世界杯在争议声中如约开幕,围绕在其周围的政治角力气氛却从未停止,从参赛国家、球队本身的争论到球迷之间的纷争轮番上演。 综合以色列媒体i24news、卡塔尔媒体多哈新闻当地时间22日报道,社交媒体平台上流传的视频显
▲乌克兰战场态势图俄乌冲突已持续275天。双方的实际控制区变化不大。斯瓦托夫—克里米纳方向,乌军继续发动小规模进攻,试图寻找到俄军防线的弱点。巴赫穆特方向,南面的安德列夫卡和克利希利夫卡方向被俄军突破,俄军推进了大概500-800米左右。顿
文/肥佬茄子伊朗正内外交困,以色列人又开始给伊朗人“添堵”了。不到1个月内,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13名伊朗军官接连遇害,甚至还有上校级别的高级军官惨遭路边炸弹袭击不幸身亡——对于这一系列袭击,伊朗方面明确回应:这事必须报复。(路边炸弹袭击后
文/肥佬茄子眼下伊朗人正内外交困水深火热,一心想要“趁你病要你命”的以色列人赶紧跑去跟美国人“拱火”,直言“再不打伊朗就要获得核武器了”。然而,美国人真有可能对伊朗动手吗?(伊朗装甲部队在北部边境)据环球网援引今日俄罗斯11月23日报道,就